【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该操作通过穿刺胸壁进入胸膜腔,抽取积液进行化验或减压。以下是关于胸腔穿刺术的总结内容。
一、概述
胸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将液体从胸膜腔中抽出的过程,常用于以下情况:
- 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如感染性、肿瘤性、结核性等)
- 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 进行胸膜腔内药物注射
该操作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医生在影像引导(如超声)下完成,以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项目 | 说明 |
适应症 | 1. 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 2. 感染性胸膜炎 3. 肿瘤性胸腔积液 4. 呼吸困难需减压 |
禁忌症 | 1. 凝血功能障碍 2. 严重低血压 3. 穿刺部位感染 4. 心脏瓣膜病变(需谨慎) |
三、操作步骤
步骤 | 内容 |
1. 评估与准备 | 患者体位(坐位或半卧位),局部消毒,铺无菌巾 |
2. 局部麻醉 | 用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剂进行皮下及胸膜层麻醉 |
3. 穿刺定位 | 根据超声定位选择合适穿刺点(通常在腋中线第5肋间或肩胛下角处) |
4. 穿刺进针 | 使用穿刺针缓慢进入胸膜腔,确认有液体回流 |
5. 抽取液体 | 根据需要抽取适量液体,送检或引流 |
6. 拔针与处理 | 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数分钟,贴敷料并观察患者反应 |
四、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并发症 | 发生率 | 处理方法 |
气胸 | 1%~5% | 观察或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
出血 | 0.5%~1% | 压迫止血,必要时输血或手术 |
感染 | <1%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
胸膜反应 | 1%~2% | 放慢操作速度,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
五、术后护理
- 观察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发热等症状
-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
- 记录抽出液体的量、颜色、气味及初步检查结果
-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六、总结
胸腔穿刺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广泛应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正确掌握适应症、操作规范和术后管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