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十法和借十法怎么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凑十法”和“借十法”是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对数的拆分与组合的理解能力。以下是对这两种方法的教学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凑十法
定义:
凑十法是一种用于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技巧,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加数拆分成一个能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的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适用场景:
适用于像“8+5”、“7+6”这样的进位加法问题。
教学步骤:
1. 看到两个加数,先确定哪一个可以与另一个数凑成10。
2. 将其中一个数拆成“10”和剩余的部分。
3. 把剩下的部分加上10,得到结果。
举例说明:
以“8 + 5”为例:
- 把5拆成2和3;
- 8 + 2 = 10;
- 再加上3,得到13。
二、借十法
定义:
借十法是一种用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技巧,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借10”来完成减法运算,使计算更直观。
适用场景:
适用于像“13 - 5”、“15 - 7”这样的退位减法问题。
教学步骤:
1. 面对一个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情况,从十位“借1”变成10。
2. 将借来的10与个位相加,再减去减数。
3. 最后得出结果。
举例说明:
以“13 - 5”为例:
- 个位3不够减5,从十位借1,变成13 = 10 + 3;
- 借来的10加上原来的3,变成13;
- 13 - 5 = 8。
三、对比总结
项目 | 凑十法 | 借十法 |
用途 | 进位加法(如8+5) | 退位减法(如13-5) |
核心思想 | 拆数凑成10 | 借10进行计算 |
教学重点 | 数的拆分与组合 | 十位借位与个位计算 |
适合年龄 | 一年级下学期 | 一年级下学期 |
学生理解难度 | 较低,依赖拆分能力 | 稍高,需理解“借位”的概念 |
实践方式 | 口算练习、实物操作、图形辅助 | 口算练习、数轴、拨珠子等 |
四、教学建议
1. 从具体到抽象:
初步教学时,可以通过实物(如小棒、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凑十”和“借十”的过程,逐步过渡到口算。
2. 多做变式练习:
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如填空题、连线题、判断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方法的应用。
3. 结合生活情境:
将数学问题融入日常生活,例如购物找零、分糖果等,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4. 鼓励学生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这样算”,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凑十法”和“借十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