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一词多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理想世界。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外,还需要关注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这类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是古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本文将对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词汇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一、一词多义总结
1. 寻
- 寻找:如“寻向所志”,意为“寻找”。
- 不久:如“寻病终”,意为“不久”。
2. 志
- 志向:如“处处志之”,意为“做标记”。
- 记忆:如“寻向所志”,意为“记住”。
3. 舍
- 舍弃:如“便舍船”,意为“离开”。
- 房屋:如“屋舍俨然”,意为“房屋”。
4. 为
- 是: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意为“被”或“对”。
- 做: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意为“给”。
5. 见
- 看见: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见”字未直接出现,但“得”可理解为“看见”)。
- 见面: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得
- 得到:如“便得一山”,意为“发现”。
- 能够:如“得其船”,意为“找到”。
7. 其
- 他的: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意为“他们的”。
- 那个:如“其人曰”,意为“那个人”。
8. 以
- 用:如“以其境过清”,意为“因为”。
- 用来:如“可以为师矣”,意为“可以作为”。
9. 之
- 的:如“忘路之远近”,意为“的”。
- 他/它:如“渔人甚异之”,意为“这件事”。
10. 而
- 并且:如“潭西南而望”,表示承接。
- 却: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二、一词多义表(部分)
词语 | 词性 | 含义1 | 含义2 | 示例句子 |
寻 | 动词 | 寻找 | 不久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 | 名词/动词 | 标记 / 志向 | 记忆 |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舍 | 动词/名词 | 舍弃 / 房屋 | 离开 / 屋舍 |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为 | 介词/动词 | 是 / 做 | 被 / 给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为具言所闻 |
见 | 动词 | 看见 / 见面 | 发现 / 接见 | 林尽水源 / 余人为具言 |
得 | 动词 | 得到 / 能够 | 找到 / 可以 | 得一山 / 得其船 |
其 | 代词 | 他的 / 那个 | 他们 / 那 | 其家 / 其人 |
以 | 介词 | 用 / 因为 | 用来 / 由于 | 以其境过清 / 可以为师 |
之 | 助词 | 的 / 他/它 | 的 / 这件事 | 忘路之远近 / 渔人甚异之 |
而 | 连词 | 并且 / 却 | 并列 / 转折 | 潭西南而望 / 而计其长 |
三、结语
《桃花源记》不仅是一篇描写理想世界的优美散文,也是学习古汉语词汇意义变化的好材料。通过对“一词多义”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注重积累,灵活运用这些词汇,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