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耻且格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有耻且格”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境界。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来源、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一、词义解析
“有耻且格”由两个部分组成:
- 有耻:指一个人有羞耻心,知道什么是不正当的行为,能够自我反省。
- 格:在此处意为“至”或“达到”,表示一种道德上的高度。
合起来,“有耻且格”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能够达到某种道德标准,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
二、出处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子路》篇: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有耻且格”,但《论语》中多次提到“耻”与“格”的概念。后世学者在解读孔子思想时,结合“耻”与“格”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有耻且格”这一说法。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有耻且格”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道德底线、知错能改、行为端正的人。它强调的是个体在道德层面的成长与自律,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有耻且格 |
出处 | 《论语》(虽未直接出现,但源于孔子思想) |
词义解析 | 有羞耻心,且能达到道德标准 |
现代意义 | 形容有道德修养、知错能改的人 |
使用场景 | 用于评价他人或自省,强调道德修养 |
相关词汇 | 有耻、格、修身、自律 |
五、结语
“有耻且格”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参考。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诚信、责任与自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