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意思是什么】“精神矍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状态非常好,显得非常有活力和健康。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老年人的体魄强健、神采奕奕。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精神矍铄”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含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饱满、气色好、精力旺盛。 |
出处 | 《后汉书·马皇后纪》:“太后曰:‘吾自念老矣,岂能久忍?’帝曰:‘然。’于是乃止。其后每朝会,太后常在,未尝失礼,精神矍铄。”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可用于形容中年人或年轻人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的旺盛精神。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精神萎靡、无精打采、老态龙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赞美老人 | 张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走路都特别利索。 |
描述工作状态 | 尽管加班很多,但他精神矍铄,工作效率一点不减。 |
会议或活动场合 | 在会议上,他精神矍铄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赢得大家掌声。 |
三、注意事项
- “精神矍铄”主要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而非单纯的身体强壮。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如形容病人或情绪低落的人。
- 该词偏书面化,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四、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富有正面意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年龄较大时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不仅表达了对身体健康的赞美,也传递出对生命力的敬佩。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