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成语解释待价而沽成语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待价而沽”,意指等待好价钱才出售,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条件来施展抱负。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论语·子罕》(后人引申) |
释义 | 等待好的价钱才出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合适的机会或条件再行动。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等待状态。 |
近义词 | 待机而动、择木而栖、守株待兔 |
反义词 | 贪图便宜、急于求成、草率行事 |
二、成语解析
“待价而沽”字面意思是“等待高价来卖”。在古代,商贾往往希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商品,因此“待价而沽”最初是商业行为的描述。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对人才的期望——有才华的人不愿轻易出仕或出手,而是期待一个更好的平台或时机。
例如:
- 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未出山前,曾隐居南阳,等待明主,可说是“待价而沽”的典型。
- 现代应用:在职场中,有人选择不轻易跳槽,而是等待更好的机会,也可以用“待价而沽”来形容。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个人发展 | 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公司,不肯随便签约,可谓“待价而沽”。 |
市场交易 | 这块地皮目前价格不高,但开发商表示要“待价而沽”。 |
职场选择 | 面对多个offer,她选择继续观望,表现出“待价而沽”的态度。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色彩:该成语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有时可能带有“保守”或“犹豫”的意味,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使用。
2. 适用对象: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等待状态,不宜用于描述客观环境或自然现象。
3. 搭配建议:常与“等待”、“时机”、“机会”等词语搭配使用。
五、总结
“待价而沽”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体现了对价值的追求,也反映了对时机的重视。它既可以用于商业行为,也可用于人生选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原创内容,非AI生成,内容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