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乳品作为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保障乳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市场秩序,国家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该标准对乳品的原料、加工、包装、储存及运输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是乳品生产和监管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对《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指标和要求:
项目 | 内容说明 |
标准名称 | 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
制定目的 | 确保乳品在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牛乳、羊乳、奶粉、酸奶、奶酪等各类乳制品 |
原料要求 | 原料乳必须符合《生乳》标准,不得含有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
检验项目 | 包括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理化指标(如脂肪、蛋白质含量)、污染物指标(如铅、汞)等 |
微生物限量 | 菌落总数≤10^5 CFU/mL,大肠菌群≤3 MPN/mL,致病菌不得检出 |
理化指标 | 蛋白质含量≥2.9g/100g,脂肪含量≥3.1g/100g,乳糖含量≥4.5g/100g |
添加剂使用 | 仅允许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且不得超过限量 |
包装标识 | 必须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 |
运输与储存 | 应保持低温冷藏,避免污染和变质,运输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0-8℃ |
监督管理 | 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定期抽检,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 |
通过实施《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不仅提升了乳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增强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任度。同时,该标准也为乳品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生产规范,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乳品质量安全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