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什么意思】“精疲力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长时间的体力或精神消耗后,感到极度疲惫、无力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工作、学习或运动后的状态时非常贴切。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精疲力尽 |
拼音 | jīng pí lì jìn |
含义 | 形容人因过度劳累而筋疲力尽,精神和体力都耗尽了。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自是之后,每有大事,未尝不以劳倦为辞。”(虽非直接出处,但与该词意义相近) |
近义词 | 筋疲力尽、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充满活力 |
二、用法举例
1. 工作后:
“他连续加班一周,回家后已是精疲力尽。”
2. 运动后:
“跑完马拉松后,他整个人都精疲力尽了。”
3. 情绪消耗:
“为了照顾生病的家人,她已经精疲力尽。”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景:有人会误将“精疲力尽”用于形容短暂的疲劳,如“今天开会太累,我有点精疲力尽”,其实更合适的说法是“很累”或“疲惫”。
- 语境搭配: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可适当简化为“累死了”或“没力气”。
四、总结
“精疲力尽”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身心俱疲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身体上的劳累,也可以用于心理上的极度消耗。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是否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小贴士:在实际使用中,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精疲力尽”,避免生搬硬套,保持语言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