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麻木不仁及其造句】“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情感反应,或对别人的痛苦、错误行为无动于衷。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冷酷无情、漠视他人苦难的人。下面将从含义、来源、用法以及例句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麻木不仁 |
含义 | 指对事物或他人的痛苦、错误等缺乏感情反应,态度冷漠、无情。 |
情感色彩 | 贬义词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的冷漠、无情行为;描述某些现象的冷酷性。 |
二、成语来源
“麻木不仁”最早出自《庄子·德充符》:“其心与物无交,其情与人无亲,故曰:‘麻木不仁’。”后世多用于形容人对事情过于冷漠,没有同情心。
三、使用方式
- 作谓语:如“他对别人的遭遇麻木不仁。”
- 作定语:如“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令人失望。”
- 作宾语:如“我们不能对社会问题表现得麻木不仁。”
四、常见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对邻居的困境麻木不仁,从未伸出援手。 | 表达对他人困难的漠视。 |
这种麻木不仁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 批评某种冷酷的态度。 |
在灾难面前,有些人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神情。 | 描述人们对悲剧的无动于衷。 |
我们应该培养同理心,避免变得麻木不仁。 | 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冷血无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富有同情心、热心肠、感同身受 |
六、注意事项
在使用“麻木不仁”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它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场合。同时,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麻木不仁”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冷漠的深刻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保持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