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什么意思屏息敛声的含义】“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极度的安静、谨慎或紧张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日常交流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屏息敛声 | bǐng xī liǎn shēng | 指屏住呼吸,收敛声音,形容非常安静、紧张或小心翼翼的样子。 | 《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害怕或敬畏时的状态 |
二、详细解释
“屏息”指的是停止呼吸,表示极度专注或紧张;“敛声”则是指压低声音,不发出声响。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在某种场合下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被人察觉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 紧张场合:如考试、面试、演讲前;
- 危险环境:如遇到突发事件或潜在威胁;
- 敬畏氛围:如面对权威人物或重要场合时;
- 秘密行动:如偷偷摸摸地做某事时。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说明 |
考试前 | 他屏息敛声地坐在座位上,生怕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到别人。 | 表现出紧张和专注的状态 |
面对领导 | 她屏息敛声地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待领导的指示。 | 显示出对上级的尊重与谨慎 |
恐怖电影中 | 观众屏息敛声地看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 描绘观众的紧张情绪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低声细语、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
反义词 | 喧闹不止、大声喧哗、肆无忌惮 |
五、总结
“屏息敛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极度的安静和谨慎。它不仅适用于日常语言,也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表达效果。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情境。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的展示,可以清晰了解“屏息敛声”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