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许多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下是对这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手工艺、民俗节庆、医药、体育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也反映了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例如,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京剧是中国国粹;二十四节气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中医针灸更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
此外,像蒙古族长调民歌、藏族格萨尔史诗、新疆木卡姆艺术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4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截至2024年)
序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 | 类别 | 批准时间 |
1 | 昆曲 | 传统戏剧 | 2001年 |
2 | 中国古琴艺术 | 传统音乐 | 2003年 |
3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 传统音乐 | 2005年 |
4 | 蒙古族长调民歌 | 传统音乐 | 2005年 |
5 | 藏族格萨尔史诗 | 民间文学 | 2009年 |
6 |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 传统技艺 | 2009年 |
7 | 中国篆刻 | 传统技艺 | 2009年 |
8 | 中国书法 | 传统技艺 | 2009年 |
9 | 中国剪纸 | 传统技艺 | 2009年 |
10 |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 传统技艺 | 2009年 |
11 | 中国端午节 | 民俗节庆 | 2009年 |
12 | 京剧 | 传统戏剧 | 2010年 |
13 | 藏医药(西藏) | 传统医药 | 2010年 |
14 | 中国皮影戏 | 传统戏剧 | 2011年 |
15 | 中国珠算 | 传统技艺 | 2013年 |
16 | 二十四节气 | 民俗节庆 | 2016年 |
17 | 蒙古族呼麦 | 传统音乐 | 2017年 |
18 | 中国藏族拉伊 | 传统音乐 | 2017年 |
19 | 福建南音 | 传统音乐 | 2017年 |
20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 传统舞蹈 | 2017年 |
21 | 中国水书习俗 | 民俗节庆 | 2017年 |
22 | 中国苗族银饰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23 | 中国藏族编织、刺绣、印染技艺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24 | 中国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25 | 中国苗族古歌 | 民间文学 | 2018年 |
26 | 中国壮族铜鼓仪式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27 | 中国黎族纺染织绣技艺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28 | 中国傣族织锦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29 | 中国锡伯族民歌 | 传统音乐 | 2018年 |
30 | 中国满族说部 | 民间文学 | 2018年 |
31 | 中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32 | 中国花儿 | 传统音乐 | 2018年 |
33 | 中国热贡艺术 | 传统美术 | 2018年 |
34 | 中国妈祖祭典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35 | 中国羌族刺绣 | 传统技艺 | 2018年 |
36 | 中国苗年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37 | 中国侗族大歌 | 传统音乐 | 2018年 |
38 | 中国回族花儿 | 传统音乐 | 2018年 |
39 | 中国壮族三月三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40 | 中国苗族苗年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41 | 中国彝族火把节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42 | 中国布依族枫叶节 | 民俗节庆 | 2018年 |
43 | 中国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 传统表演艺术 | 2018年 |
44 | 中国藏族拉姆扎巴 | 传统音乐 | 2018年 |
以上是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