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薄暮望的薄读bao还是bo啊】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中有名句“东皋薄暮望”,其中“薄”字的读音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读作“báo”,也有人坚持读作“bó”。那么,“东皋薄暮望”的“薄”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本文将从古汉语、诗词韵律和现代标准发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厘清这一问题。
一、
在古汉语中,“薄”是一个多音字,常见读音有 báo(轻薄、薄弱) 和 bó(单薄、薄荷)。但在古诗文中,“薄”常用于表示时间上的“接近”或“轻微”,如“薄暮”即“傍晚时分”,此时应读作 bó,而非 bào。
此外,从诗词押韵的角度来看,“望”为去声(第四声),而“薄”若读作 bó,则更符合古诗的平仄与押韵规则。因此,结合语义、音韵和传统读法,“薄”在“东皋薄暮望”中应读作 bó。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东皋薄暮望 |
“薄”常见读音 | bái(错误)、bào(错误)、báo(轻薄)、bó(薄暮) |
正确读音 | bó(音同“博”) |
语义解释 | “薄”在此处意为“迫近、接近”,“薄暮”即“傍晚时分” |
古汉语依据 | 在古诗文中,“薄”常用于描述时间或程度,读作 bó,如“薄言采之”(《诗经》) |
诗词韵律 | “望”为去声,读“bó”更符合古诗的平仄和押韵习惯 |
现代标准 | 普通话中“薄”读作 báo,但古诗文需根据语境判断 |
三、结语
“东皋薄暮望”的“薄”应读作 bó,这是基于古汉语用法、诗词韵律以及历史文献的综合判断。虽然现代普通话中“薄”多读作 báo,但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表达时间或轻微状态时,应读作 bó。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与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