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序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而“序”则是这篇文章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以下是对《归去来兮辞序》的原文、翻译以及。
一、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来驱我去,不择食而食;饱后遣我行,不择道而行。遂纵心而委命,不知庶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翻译
我家贫穷,耕种田地不足以维持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生活所需,没有办法解决。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做官,我心中也有些想法,但找不到门路。正好有外派的事情,地方官员以仁爱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穷困苦,就让我担任了一个小县的官职。当时局势还不稳定,我内心害怕远行,彭泽距离家乡只有百里,那里有公田可以产粮,足够酿酒,所以我便请求去那里任职。不久之后,我却怀念起家乡来,这是为什么呢?我的本性自然,不是勉强可以改变的;饥饿时驱使我前行,不会选择食物;吃饱后又让我行走,不会选择道路。于是我就顺从自己的心意,听从命运的安排,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暂且顺应自然,归于生命终结,乐于天命,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三、与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文体 | 序文(散文) |
写作背景 | 陶渊明因家贫,被亲友劝说做官,最终接受小县职务,但因厌倦官场生活而决定归隐。 |
核心思想 | 表达对自然本性的追求,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情感基调 | 感伤中带有豁达,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 |
语言风格 | 简洁朴素,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动人。 |
主题关键词 | 归隐、自然、本性、天命、人生选择 |
四、总结
《归去来兮辞序》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展现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自身经历,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然与本真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后世文人,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文章虽为序文,却独立成章,具有强烈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