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是什么意思】“信誓旦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说话时态度诚恳、语气坚定,表达出极强的承诺或誓言。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在感情中或者某种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做出的强烈保证和承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信誓 | 真诚的誓言 |
旦旦 | 诚恳、郑重的样子 |
合起来,“信誓旦旦”表示说话者以非常真诚、坚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承诺或誓言,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出自《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用法:多用于描述感情中的承诺,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下的坚定表态。
- 感情色彩:偏中性,但在感情语境中多含讽刺意味,如“当初信誓旦旦,如今却背信弃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誓言铮铮、言而有信、信誓不渝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言不由衷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感情中 | 他当时信誓旦旦地说会一辈子对我好。 |
工作场合 | 公司领导信誓旦旦地承诺会提高员工待遇。 |
道德批评 | 他信誓旦旦地发誓自己没有偷钱,但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
五、注意事项
1. “信誓旦旦”虽然听起来很真诚,但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2. 在感情中使用此词时,若对方后来未能兑现承诺,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3. 不建议在正式或严肃场合频繁使用,以免显得不够稳重。
总结
“信誓旦旦”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以诚恳、坚定的态度表达誓言或承诺。它既可以是正面的,表示信任与决心,也可以在特定语境下带有讽刺意味,提醒人们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