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严选问答 >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2025-10-06 07:47:13

问题描述: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7:47:13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出自《论语·子路》篇,原句为:“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话题还没到的时候就抢先发言,叫做“躁”;而当话题已经到了却故意不讲,就是“隐”。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说话的时机与分寸,既不能急于表达,也不能刻意隐瞒。

一、

在日常交流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提醒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时机和方式。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智慧,而故意隐瞒信息则可能带来误解或信任危机。在职场、家庭、社交等不同场合中,如何把握“言”与“不言”的界限,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关键点分析

项目 内容说明
出处 《论语·子路》
原文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含义 说话要讲究时机,不该说时不强说,该说时却不说,都是不当的行为。
应用场景 职场沟通、家庭关系、社交礼仪等
优点 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避免误会,增强信任感
缺点 若过度“隐”,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合作与理解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

- 职场中,面对上级或同事的问题,如果已经触及话题但选择回避,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坦诚;

- 家庭中,父母若对子女的成长问题避而不谈,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社交中,朋友之间若因怕冲突而隐瞒真实想法,久而久之会破坏信任关系。

因此,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同时避免无谓的争执,是提升人际交往质量的重要能力。

四、结语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更是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它教会我们在言语中保持克制与真诚,在表达中掌握分寸与智慧。只有做到“言有所指,言有所节”,才能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游刃有余,赢得尊重与信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