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是什么意思】“慈母手中线”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深切。其中“慈母手中线”是整首诗的开头句,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象征着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牵挂。
“慈母手中线”字面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远远超出了字面含义。它描绘了母亲在孩子离家前,一针一线地为孩子缝制衣物的场景,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担忧和不舍。这一画面不仅感人至深,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爱的象征。
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文化意义 | 情感表达 |
慈母 | 慈祥的母亲 | 代表无私的母爱 | 爱与奉献 |
手中 | 在手上 | 表示母亲正在做某事 | 动作与关怀 |
线 | 针线 | 传统缝纫工具 | 细节中的深情 |
慈母手中线 | 母亲手中的针线 | 母爱的象征 | 深沉的爱与牵挂 |
延伸理解:
“慈母手中线”不仅是对母亲劳动的描写,更是对母爱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在古代,子女远行是常有的事,母亲通过缝衣来寄托思念与祝福。这种行为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因此,“慈母手中线”不仅仅是一个诗句,更是一种文化记忆,一种情感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依赖手工缝衣,但“慈母手中线”的精神依然存在——无论是父母在生活中的点滴关怀,还是在成长道路上的默默支持,都体现了同样的爱与责任。
小结:
“慈母手中线”是一句充满温情的诗句,它用简单的画面传达出深厚的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母爱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母亲的爱,也能体会到亲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