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决定书模板】在司法实践中,立案决定书是法院或相关执法机关对案件是否予以立案的重要法律文书。它不仅是程序启动的依据,也是后续审理工作的基础。本文将对“立案决定书模板”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基本结构和内容要点。
一、立案决定书概述
立案决定书是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的正式法律文书。该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是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标志。其内容通常包括案件的基本信息、立案依据、决定结果等。
二、立案决定书模板结构(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说明 |
标题 | “立案决定书” |
案号 | 案件编号,由法院统一编制 |
当事人信息 | 包括原告、被告的基本信息(姓名/名称、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
案由 | 涉及的案件类型,如民事、刑事、行政等 |
立案依据 | 引用相关法律条款,如《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等 |
案件来源 | 如当事人起诉、公安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 |
审查情况 | 对案件材料的初步审查结果,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
立案决定 | 明确是否予以立案,如“决定立案”或“不予立案” |
决定日期 | 作出立案决定的具体日期 |
审批人 | 负责审批的法官或负责人签名 |
附件 | 如有相关证据材料、起诉状等附卷材料清单 |
三、注意事项
1. 格式规范:立案决定书应按照法定格式书写,确保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2. 语言准确:使用正式、严谨的法律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3. 信息真实:所有当事人信息和案件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4. 及时送达:立案决定书应当依法送达当事人,保障其知情权和申诉权。
四、结语
立案决定书作为司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也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掌握并正确使用“立案决定书模板”,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确保司法公正。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灵活运用模板内容,确保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