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是什么】《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通过的一项国际气候协议,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该协定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是全球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得到了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在内的196个缔约方签署。
《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2°C”,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C”以内,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破坏等风险。与以往的《京都议定书》不同,《巴黎协定》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允许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减排目标,并定期更新和提高承诺力度。
以下是关于《巴黎协定》的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 |
签署时间 | 2015年12月12日 |
生效时间 | 2016年11月4日 |
缔约方数量 | 196个(截至2024年) |
核心目标 | 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C以内,努力限制在1.5°C以内 |
协定特点 | 自下而上、国家自主贡献(NDCs)、透明度机制、全球盘点 |
主要参与方 |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 |
与中国关系 | 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协定的国家之一,提出“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 |
《巴黎协定》强调的是全球合作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鼓励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尽管部分国家如美国曾宣布退出,但随后又重新加入,显示出全球气候治理的持续性和重要性。
总体而言,《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