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割席分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破裂过程,反映了一个人在道德、志向和价值观上的选择。
故事简介:
管宁与华歆是同窗好友,两人一起读书、学习。一次,他们在园中锄地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耕作;而华歆却捡起金子,看了看后又扔掉。管宁认为华歆贪图财物,不是真正有德之人,于是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表示不再与他为友。
后来,又有一次,他们坐在一堂上,外面有人乘车经过,华歆起身观看,而管宁则继续读书,不为所动。管宁认为华歆心性浮躁,志向不坚,于是彻底与他断绝来往。
含义总结:
“割席分坐”比喻人与人之间因志趣不同、道德观念不合而断绝关系。它强调了朋友之间应以道义为重,不能因为一时的相处而忽视根本的价值观差异。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主要人物 | 管宁、华歆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二人同窗,后因价值观不同而断交 |
核心事件 | 管宁因华歆贪财、好名而割席分坐,最终决裂 |
成语含义 | 比喻因志趣、道德观念不合而断绝关系 |
现代意义 | 强调朋友之间应以德行为基础,不能因利益或表面关系而忽视本质差异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朋友间因理念不同而决裂,或强调个人原则的重要性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原则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割席分坐”虽然不再是实际的行为,但其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