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杀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杀”字常用于表达强烈的动作或情感,如消灭、杀害、杀戮等。许多成语中也包含“杀”字,用来形容某种行为、状态或结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含有“杀”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含有“杀”字的成语数量不多,但每一个都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这些成语多与战争、暴力、情绪激烈有关,有些也带有比喻意义。以下是部分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列表:
二、表格:含有“杀”字的成语及解释
|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 杀鸡儆猴 | 杀鸡来吓唬猴子,比喻用惩罚某个小人物来警告其他人 | 《汉书·东方朔传》 | 
| 杀人如麻 | 杀的人像麻一样多,形容杀人极多 | 《史记·项羽本纪》 | 
| 杀一儆百 | 杀一个人来警戒一百个人 | 《汉书·尹翁归传》 | 
| 杀身成仁 | 为了正义或理想而牺牲生命 | 《论语·卫灵公》 | 
| 杀鸡取卵 | 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 《伊索寓言》 | 
| 杀人越货 | 杀人抢劫,指强盗的行为 | 《旧唐书·李密传》 | 
| 杀气腾腾 | 充满杀机,形容气氛紧张或危险 | 现代汉语 | 
| 杀人如莽 | 杀人如同砍草一般,形容残忍无情 | 《后汉书·王符传》 | 
| 杀妻求将 | 为立功名而杀妻,比喻极端自私的行为 | 《战国策·燕策》 | 
| 杀青 | 古代制作竹简时,将竹片烤干叫“杀青”,现指完成作品 | 汉代文献 | 
三、结语
虽然含有“杀”字的成语数量有限,但它们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体系,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暴力、道德、人生价值的看法。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和历史背景。
 
                            

